- ·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栏[06/01]
- · 国际石油经济版面费是多[06/01]
- · 《国际石油经济》投稿方[06/01]
石油经济毕业论文(石油经济毕业论文题目)(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油气集输”技术也是随着油气的开发而产生的。 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经节相通,外用麻布,用桐油裹涂,接进了现在
“油气集输”技术也是随着油气的开发而产生的。 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经节相通,外用麻布,用桐油裹涂,接进了现在我们称之为的“输气管道”。 全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的管道穿越丘陵、穿沟,形成供气网络,将天然气应用于
关于“石油精制”,开始
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文言文中最早描述石油?
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
关于克拉玛依石油发展史?
克拉玛依油田迈向智能化
这是一座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特殊功勋的油田,这是一座开采了半个世纪依然充满活力的油田,这是一座身处戈壁荒漠却能自觉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油田,这是一座偏处西北却能把数字化做到全国领先的油田。
她就是过去由新疆石油局开发、现在由新疆油田公司开发的克拉玛依油田。
功勋油田
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建立三大功绩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下,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强劲的油流。从此,新的第一个大油田诞生了,西方学者言之凿凿的“贫油论”破产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与北洋政府签订协议,派地质师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资270万美元,在陕北的不同地质构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据此,富勒发表了几篇论文。他在《东北部的含油远景》一文中写道:“东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认为“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石油开发工作……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生产出大量石油。”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远东矿业与工业》一书中说:“石油的储量充其量也不过美国的1%。”
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经理罗杰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国实业发展史》一书中断言:“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脉……都没有储存有开采价值石油的可能。”
从此,“贫油论”成了一道令人丧气的魔咒。
因此,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不仅在现实层面为对石油如饥似渴的新生共和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而且在精神层面上打破了“贫油论”的迷思,为共和国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发更多更大的油田扫清了观念障碍。
这是克拉玛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绩。
初生的克拉玛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开始奔跑。从发现之日起仅仅4年之后——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达到161.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8.5%,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玛依油田共生产原油近3亿吨、天然气534亿立方米。2010年,克拉玛依生产原油1089万吨,生产天然气38亿立方米。
克拉玛依蕴藏着全国储量最大的环烷基稠油,生产着全国品质最好的环烷基稠油系列产品。目前,克拉玛依所生产的原油中,“环烷基稠油”的产量超过了1/3。“环烷基稠油”可以比喻为石油中的稀土。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到要承受冬夏达70摄氏度以上温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从远赴南极的“雪龙号”到超过国际最高标准2倍以上的食品级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茫茫荒原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奉献巨量石油、特种石油,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绩。
文章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网址: http://www.gjsyjj.cn/zonghexinwen/2022/1212/1071.html